那是一條路,歸家的路,旅人這樣想著。
那條路,黃沙遍布,細細的石子零散地躺著,毫無生氣。整個地面踩上去硬邦邦的,不像普通沙漠那么松軟。
有多少年沒有走過這條路了啊,無數(shù)個日夜在旅人腦海里回放著。他,記不清了,有太多個日夜交替了。
旅人還記得他孩童時,也曾牽著父親因勞作而粗糙的大手,一蹦一跳地走向學堂。路上不時充滿幼童稚嫩的笑聲,還有大人低聲的教導。樹梢上的鳥雀正用它那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著這對父子,而下一刻,它驚慌地揮著翅膀飛向高空了。
戰(zhàn)亂開始急促地來侵擾這一片祥和寧靜的小村莊了。
此時,因受夫子表揚而興奮不已的孩童正在回家的路上奔跑,他帶著歡喜的心情,卻看到路上繁雜的腳印,縱橫交織。他回到了村莊,他眼里的村莊,滿目凄涼,褐色的血液粘附著土黃的地面,污穢不堪。
他急忙跑回家,試圖忘記剛才所看到的畫面,結果,他的家成為一片廢墟了,他就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以前這個被叫作“家”的地方。此刻,孩童純真無邪的眼里充滿了仇恨,這種情緒凝結如冰,望而生寒,令人發(fā)怵。孩童早慧,他明白這是一種叫“戰(zhàn)爭”的模樣,他要把侵入他家鄉(xiāng)的蠻夷銘刻在心頭,一生不忘這是破壞家園的仇人!
孩童明白他要去做什么。
于是他選擇離開奄奄一息的村莊。離開前,孩童不舍地回頭看了一眼村莊的全貌……
想到這里,旅人嘆了一口氣。走得太久了,累了,該休息一會兒了。
旅人找到處陰涼地,盤腿而坐,取下一直背負的鐵劍,沉默著。
他不由地想起了訓練的生活。
曾經(jīng),還是十余歲的少年,正抱著與他等高的沉重的鐵劍,深藏起眼眸里的恨意,一揮一刺,無不用心至極。
少年以前拿筆的手也因長年拿劍而變的越來越像記憶中那雙粗糙而溫暖的大手。
十年磨一劍,少年長大了。年輕,頭腦靈活,又身強力壯。
少年從一介兵卒步步成為將軍,保衛(wèi)國家,鎮(zhèn)守四方。
終于有一天,他能與昔日的仇敵蠻夷作戰(zhàn)了。他絕對要贏!少年對著天空發(fā)誓。
那一晚,月色清冽如水,卻不能寧息他復仇的心。
那一場蠻夷之戰(zhàn)十分激烈,少年親眼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接一個倒下,也看見前方蠻夷一個接一個前仆后繼。這場戰(zhàn)爭終究是他贏了,然而贏得十分慘烈。戰(zhàn)爭的結局以他精湛的劍術,一劍刺向敵方將軍的心臟而結束。
少年緩緩合上他那空洞的雙眸,身體倒在了血與泥土混合的地面上。
那一晚的月色,依舊清冽如水。一陣晚風拂來,吹散了空氣中的血腥味,帶來花草的清香。蟬的鳴唱聲與疏散的落葉聲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無人傾聽的挽歌……
旅人再次回過神來,托著疲憊地身軀繼續(xù)向前走。那一條路,宛如四季回春般的,冒出了稚嫩的新芽,長出了翠綠的嫩葉,開出了柔軟、嬌艷的花。
道路盡頭越來越清晰,被初陽照耀的村莊好似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美得不切實際,卻是旅人心中所描繪的模樣,美好如初。
旅人卻毫不猶豫地拿起早已生銹的鐵劍,像少時練習揮劍般,斬了過去,緩慢卻不遲疑,用心至極,勢不可擋。
眼前的畫面如同鏡子破裂般,一片一片地從劍的插入處脫落下來。
道路上的花仿佛開的更盛了。
旅人此時又站在昔日的戰(zhàn)場上,找了一塊沒有沾染血色的土地,鄭重的把陪伴他十余年的鐵劍放在干凈的地面上,然后神圣的澆上一捧黃沙,心底念:“再見了,老伙計!比缓蠹赖炝诉@片土地上死去的人們,包括往日的仇敵,F(xiàn)在他才認為,每一個生命都不應被輕視,無論朋友還是敵人,都有值得尊敬的地方。
他的身軀終于不再沉重,如同沐浴著朝陽,享受著輕風,傾聽著禪音,有如羽毛般的輕盈。
旅人的面前又出現(xiàn)了村莊的樣子,只不過這一次,是他記憶中最后的模樣,是被戰(zhàn)爭破壞后,殘破而真實的模樣。
旅人微笑著面對真實的村莊,清晨初升的朝陽照耀著他,使他的眼角閃過一絲微弱的淚光。他灑脫地走過去,端詳著他曾倉皇逃離的故鄉(xiāng),然后,這個孤獨的靈魂正一點一點化作流光,消散于開滿鮮花的田間小路,消散于這了無牽掛的人世間。
你看啊,陌上的花開了,遠方的人兒,你可否緩緩歸來?
【且齋推薦】我讀了邱童同學的《陌上花開緩緩歸》后,著實吃了一驚,我真的不敢相信一個高二的女生能夠寫出這么有質量的一篇小說。然而這確確實實出自邱童同學之手,實在太令人意外了。
我倒不驚嘆于邱童同學所講述的故事,因為在如今各種武俠片充斥眼球的時代,編出這樣的故事并不難。但邱童同學隱含在故事背后的主題,卻真的讓我刮目相看了。這篇小說以復仇開始,最終卻走向了人性的覺悟,讓主人公埋葬了他的劍,祭奠了所有死于戰(zhàn)場上的人們,不僅自己的同伴,包括曾經(jīng)的敵人!他徹底的化解了,化解了仇恨,化解了復仇,而回歸到昔日的家園。因為春天來了,陌上的花兒都開了,我們?yōu)槭裁催要陷在仇恨里不能自拔呢?我以為這是一個大主題,是一個呼吁和平的主題,是一個崇尚人性的主題,一個寬恕罪惡的主題。這樣的主題,別說一個孩子,就是成年人,就是久負盛名的作家,寫出來了,也應該獲得稱贊。
邱童同學的講述也是令我震驚的。她的講述是跳躍的,是省略的。她沒有細致地講述故事的全過程,她只抓了幾個點,讓這幾個點連成了線,讓這個線連成了面,從而讓我們在各自的腦海里還原故事的全貌。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討巧的方法。因為一個高二的女生,不可能對戰(zhàn)爭,復仇等生活有太多的了解,她的宗旨也不是要講述這些,她只要巧妙地避開她不熟悉的生活,而將筆力集中在她要表達的主題上就可以了。而且她用家園,劍,戰(zhàn)爭,陌上的花等意象,營造了一個她所需要的氣氛,一個戰(zhàn)爭與和平的氣氛,在這個氣氛里讓讀者想象,這是邱童同學的聰明處。我很欣賞這種聰明。
邱童同學的語言很老練,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的語言。她遣詞造句都很精準,敘事也清楚明白,而她的語言畫面感又很強,有很濃烈的情感因素,甚至帶有詩的穿透力。有些表達連我都自愧不如。
邱童同學是鄂東女子學校的在校學生,我為鄂東女子學校有這樣的小才女由衷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