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a0ao3"><meter id="a0ao3"></meter></ul>

  1. <strike id="a0ao3"></strike>
    教師學習 - 教學教研
    是“精心雕琢”,還是“率性而為”
    更新時間:2015-12-29 09:59:02     來源:不詳     作者:佚名     錄入:網絡轉載     瀏覽:38763

    是“精心雕琢”,還是“率性而為” 廣東省潮安縣金石大寨中學 林金炎

        案例一:教師講《傅雷家書兩則》時,先安排幾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幾篇孩子寫給父母的信,學生讀得“聲情并茂”,可是略顯“矯情”,看得出,這是事先準備的。朗讀完畢,教師輕輕點擊鼠標,李春波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一封家書》便響徹整個教室,伴隨著靈動、精彩的畫面,學生似乎陶醉其中。接著,教師又用多媒體放映了傅雷、傅聰的生活照,至此,才算進入正課,用時約二十分鐘。上課過程中,教師又顯示了自己在多媒體制作方面的實力,放映古戰(zhàn)場的畫面,播放《真心英雄》,把信的內容制作成一個由“四邊形”、“箭頭”、“三角形”等構成的框架提綱。制作很精良,畫面很美觀。

        案例二: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教師把課文分成五大板塊進行教學,分別是:朗讀板塊、初讀感悟、琢磨詞意、品味思想、拓展板塊。教學時,教師就像在教數理化那樣,很有邏輯性地按板塊順序介紹課文。為了能夠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教師也不再顧及學生了,當有學生在某個板塊中還有問題質疑時,教師把手一擺,就進入到下一個板塊的內容中。課堂上秩序井然,各就各位,都有明確的分工。這個板塊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有什么教學步驟,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課堂上,即使有學生提出像“風流人物僅指作者嗎”這樣有價值的問題,教師也毫不理睬,依然講著自己的課。一句話,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即使出現(xiàn)意外,也是阻擋不了前進的腳步。

        上述兩個教學案例都是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進行著。案例一教師在課前是下足了功夫,花了很多時間去制作這些多媒體課件,還要“指導”學生寫好、讀好書信,這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案例二教師的課堂教學條理性強,很有邏輯性,一個板塊一個板塊,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兩位教師在備課時,在“如何教”這方面也是絞盡腦汁。這樣的課堂教學我們暫且把它叫做“精心雕琢”吧。

        勿庸置疑,“精心雕琢”的語文課堂,處于主體和主導地位都應該是教師,課是教師精心設計的,而學生只需步入教師預設好的“路上”,在教師的牽引下一步步走下去,最后便會皆大歡喜。教師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能如期地掌握了本課所學知識。但是,值得商榷的是,教師“精心雕琢”的課堂,其結果便是禁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長此下去,有可能使其思維模式走入格式化。 “精心雕琢”的課堂,只要把握得當,成功概率是比較高的,但課堂上也許“出彩”的地方就少之又少了。

        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知識和技能”這一維度應該能有效落實,可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維度或許稍欠火候,畢竟課堂都是設計好的“精雕細刻式”教學,學生的心靈熏陶、思想感染等方面還是未能盡人意,或者未能使學生恣意地悅目、娛情、撼心,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李鎮(zhèn)西老師應邀外地講學時,臨時被要求上的一堂語文課。“這可把我難住了,因為我毫無準備,連教材都沒有帶。”可是最后他從筆記本電腦中選了朱自清的這篇散文《冬天》,聽課師生反映非常好。課堂中,李老師也沒有什么精彩的導入,教學過程中也沒有什么“絕活”,可是卻能使學生陶醉其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李老師的態(tài)度和藹可親,說話親切,跟學生站在同一個位置上,很隨意。因為是“臨時上陣”的,所以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師生之間很率性、真誠、平等的對話。課很樸素,沒有華麗的裝扮;課很隨意,沒有精心的設計;課很單調,只有彼此之間的對話,可是,就是這樣的課堂,卻能夠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深處。整節(jié)課中,學生都是課堂的主人,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他們在用稍顯稚嫩,但又極具個性化的語言在解讀文本,雖然,他們的解讀并不一定深刻、準確,但絕對精彩,因為這是發(fā)自他們內心肺腑。課堂上,李老師需要做什么呢?他只需要用心去點燃學生的感情,讓情感之火在學生心中燃起就可以了。沒有“精心雕琢”,只有“率性而為”。課堂是隨意的,課堂活動并非事先可以預見的,教學進度往往由課堂中學生的一個觀點、一句話、一個詞決定的,而由此衍生出來的精彩生成卻是令人期待的。

        “率性”是隨意,而并非隨便,隨教師與學生在課堂對話之中碰撞出的“意”,這是師生共享、共用的。也就是說,在課堂流程中,師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之上的,就像在跟老朋友聊天似的,自在、舒心!奥市远鵀椤钡恼n堂講究的是隨心所欲,就如老子說的“無為而無所不為”。李老師的課堂就是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在話家常,其實,在這種對話方式中,師生已經在不知不覺、悄無聲息中完成了與文本的對話,學生的心靈也如春雨潤物般受到了感動和啟發(fā)。筆者大力倡導語文教學要“率性而為”,并非否定“精心雕琢”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千萬別以為李老師課前沒有認真?zhèn)溥^課,李老師說,“朱自清的《冬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雖然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可我已經給我歷屆學生讀過多次,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笨磥恚罾蠋熢谡n前已經對這篇課文有獨特的見解了,難怪他胸有成竹。李老師曾在多篇文章中說過,他備課主要是在文本解讀方面下功夫。

        “率性而為”就好像高山流水,自然、樸素、清水出芙蓉,但又實在、有效。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筆者也多次實踐過。以下是對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率性而為”談幾點筆者的思考。

        其一, “率性而為”并非不需要“精心雕琢”,只是要“精心雕琢”的是文本。備課的重點要放在熟悉文本,透徹地理解文本,在文本解讀方面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并非在絞盡腦汁地設計什么“板塊式”教學、課堂的教學流程、教學時間等等。教師只有在文本方面有個性化的解讀,才能在課堂中有效地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率性而為”講究一種“雁過無痕”的境界,課堂上師生好像一群大雁,在廣闊的藍天中自由地翱翔,但又不會偏飛行的“軌道”,因為有“領頭大雁”,這除了教師出色的課堂調控能力外,還需要教師嫻熟的駕馭文本能力。這些無不彰顯出課前熟讀、感悟文本的意義。

        其二,“率性而為”需要師生之間真誠、和諧的對話,而其前提條件是教師如何讓學生從“要我說”變?yōu)椤拔乙f”。雖然學生的知識水平、社會閱歷等有限,學生在解讀文本時難免會有一些“幼稚”、“可笑”的想法,給出的答案也比文本的正確解讀有一定的距離,可是,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出錯”,畢竟是他人的作品,不要說學生,就是教師、專家有時也會出現(xiàn)偏差的。因此,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有效的引導和耐心的指導。良好的氛圍會激發(fā)出學生內心的表達欲,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中敢于、善于表達心中的所想所思,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才會“率性”。

        其三,率性不等于隨便。率性是一種真性情的體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上“天馬行空”般帶領學生在文本的花園中散步欣賞,時而點頭、時而稱贊、時而釋疑。但是,這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率性而為”并不倡導師生之間的無休止、無效、無關聯(lián)的對話,我們鼓勵學生有什么說什么,但并不表示學生說什么都正確。

        “率性”不只是單獨一個詞,而還應該跟“有效”結合起來,否則率性就會成為隨便、無效了。教師要善于在與學生的率性對話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的話題,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回歸語言文字這個層面上來。如放風箏一樣,風箏能夠在藍天中自由飛翔,因為你手中有線,可以掌控它,可是如果把線剪掉,風箏就到處亂撞,最終掉到地上了。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也需要一根線,它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學,不求華麗的詞語堆砌,不求招數的五花八門,不求嚴密的邏輯,只需自然、率性、有效。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很輕松,學生在上語文課時很自在,師生之間“率性而為”,都是發(fā)自內心、自我的真實表白,以及酣暢淋漓的個性化解讀。這樣的課堂才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摘自《中國基礎教育》2009年第2期    
        (作者:廣東省潮安縣金石大寨中學 林金炎)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一二区,午夜福利无码免费体验区,免费人妻av无码区,日本不卡免费中文字幕

    <ul id="a0ao3"><meter id="a0ao3"></meter></ul>

    1. <strike id="a0ao3"></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