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a0ao3"><meter id="a0ao3"></meter></ul>

  1. <strike id="a0ao3"></strike>
    桐陰匝地 - 文學中心 - 梧桐樹文學社
    游記一組
    更新時間:2019-07-18 17:28:32     來源:梧桐樹文學社     作者:散花中學     錄入:YYZ     瀏覽:20242

    游天堂寨

    九(2)班程錦妍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羅田的天堂寨,“五一”時爸爸帶我去了羅田的天堂寨。

    羅田的天堂寨與安徽交界,總面積大約120平方公里,境內(nèi)千米以上的高峰25座,天堂寨最高峰為大別山主峰之一,古稱“吳楚東南第一”,氣勢雄偉壯觀。

    “五一”那天我們起的很早,因為從散花出發(fā)到達天堂寨有三四小時的車程。來到羅田九資河境內(nèi),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路上山峰高聳,云霧繚繞?斓竭_目的地時,路旁的一棵古老的松樹映入我們的眼簾,它枝葉茂密,蒼翠欲滴,再加上云霧的環(huán)繞,我們仿佛置身于天堂。面對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怎能不合影留念呢?車行約半個小時,我們才準時到達天堂寨。

    天堂寨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一路上我和爸爸走走停停,忽略了山的高峻,空氣的清新,聽有的人說過天堂寨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想想也真沒錯,越往高處,越感到空氣的清新。

    我們到達的第一站——玻璃棧道。顧名思義就是用玻璃與鋼材架起的一條路。起初我有些忐忑不安,生怕會掉下去,但是看到爸爸已經(jīng)走了近一半時,我也鼓起勇氣前進。來到棧道中間,俯瞰山下,眺望四周,白云、樹林盡在眼底,無形之中猶如在云海中漫游一般。

    游完棧道我們繼續(xù)向上攀登,但漸漸體力不支,不由得放慢了腳步,這時有人喊道:“哲人峰到了!狈叛弁ィ^頂有兩座更高的山峰,它們背靠云端,從側(cè)面望去就像兩位哲人的臉,異常清晰,形象生動。

    轉(zhuǎn)眼我們又來到了鵲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都不敢相信世上真有如此美麗的鵲橋,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牛郎織女那美麗的神話故事……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薄刀峰頂。我深深呼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放眼望去,高峻、挺拔的群山一覽無余。我不禁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清風徐來,云層浮動,林海在其中若隱若現(xiàn),似乎是在與游客玩捉迷藏游戲呢。

    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币虼讼律綍r我們選擇了乘坐索道,坐在索道上,我們又像放電影一般再次領(lǐng)略了天堂寨的美。

    從山上下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山上那如天堂般的美景仍在腦海中一一浮現(xiàn);丶业穆飞舷,將來一定還要再來,再一次游覽這美麗的“天堂”,再一次領(lǐng)略這雄奇壯觀的“天堂”。

    再見,天堂寨。

    游張家界

    九(2)班朱欣怡

    五一小長假,我和爸爸媽媽一同游覽了美麗迷人的張家界。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钡珡埣医绲淖匀伙L光與桂林相比毫不遜色。如果將桂林山水比作“西施”的話,那么張家界無疑是“貂嬋”吧!

    幾經(jīng)周折,終于來到盼望已久的張家界風景區(qū)。到達的時候已是正午,太陽毫無忌憚地射在我們的身上,即使季節(jié)是春天,但陽光卻是如此熾熱,點燃了我們激動的心。一進入景區(qū),映入眼簾的便是著名的張家界玻璃棧道。

    北京因長城有名,上海因東方明珠塔而有名,張家界就是因這條長長的玻璃棧道而有名吧!這條玻璃棧道盤旋在兩座大山之間,溝通了山中與外界的交流,而它更像是守護者,一直守護著張家界的美麗。以前都是隔著屏幕欣賞這迷人的風景,而今天能一睹“真容”,真讓人高興不已。

    攜勃勃興致,我們踏上了玻璃橋。之所以說是玻璃橋,因為走在橋上,能夠看到山谷中的自然風光,而這座橋也是由玻璃構(gòu)成的。此時,我看到了一個自信滿滿的年輕人,邁著輕快的步伐走上了這座橋,但還沒走三兩步,便不知不覺來到欄桿邊,他的姿態(tài)讓不少游客放下了緊張的心情,他的臉上也露出了害羞的表情,面紅耳赤。剛剛走上去時,我還有幾分害怕,可到了后來,便熟悉了這種感覺。不久,便走到了橋的另一邊。

    走出玻璃棧道便正式進入森林區(qū)。到了真正登山的時候,曲折蜿蜒的群山中,一級級臺階成了攀爬的“天梯”。過了一會兒,便爬到了山腰處,聽到了嘩嘩的流水聲,抬頭仰望就可以看到一條瀑布,好像一條白色的絲帶。只見那瀑布從九天之上傾瀉,疑是銀河隕落。此時,我情不自禁地念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瀑布瀉入了一個深潭,激起了水珠,這些水珠好似翡翠碎玉,晶瑩剔透。一路上,山石如叢,千姿百態(tài),鳥語花香,心曠神怡。無論是怎樣的心境,來到這里都會有所感觸。

    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攀登,終于到達了山頂,游客們已是筋疲力盡。在山頂遠望,頓時,疲憊之意煙消云散,一掃而光。從高處眺望真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看著美麗的張家界,不禁想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漫溯歷史長河,這些美麗的景物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矚目,也為詩人抒情、寫作提供了安靜的環(huán)境!敖饺绱硕鄫桑裏o數(shù)英雄競折腰”!

    此景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得?可能世上很少有讓人過目不忘的風景,但張家界卻是一個例外,它的美麗讓我銘記于心。

    張家界游記

    九(2)班涂波林

    在我們放寒假之前,爸爸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旅游景點,選擇了一個距家不遠的地方——湖南張家界。為了欣賞沿途風景,爸爸和姑姑經(jīng)過一番商量,最后決定開車前往張家界游玩。

    打開導航,路途大約需要五個小時。我坐在窗邊,隔著玻璃看著沿途的風景,那些花草樹木,五顏六色交織在一起,甚是美麗。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轉(zhuǎn)向了傍晚時分。爸爸和姑姑將車開進了一個中途休息站。我們在那兒休息了一會兒,吃了點兒東西就繼續(xù)我們的旅行。持續(xù)了兩個小時的路程后,終于到了那家提前預(yù)約的客棧。那是一個布置精美,坐落在鬧市中的小客棧。在霓虹燈的映襯下,這個客棧顯得格外美麗。在客棧的大廳里,有一塊專門給游客留言的墻,墻上貼滿了五顏六色的便利貼。不同的字不同的人仿佛都融會在這塊留言墻上,來自各地的游客好像組成了一個大家庭,和睦而又歡樂。

    向客棧老板借了一張地圖后,我們就開始商量著去哪個地方旅游。一向人來熟的姑父便向老板問了問,最后決定去慕名已久的玻璃橋。第二天清晨,伴隨朝霞的片片金光,洗漱完畢后,走下樓與大家會合。

    坐著大巴車穿梭在山間,望著山腳下碧綠的池水以及那山頂上縷縷的仙氣,不由得更加期待這次旅行了。沿途游玩過幾個著名的景點后,終于來到了期待已久的玻璃橋。在排隊的過程中看著窗外懸掛在峽谷上的玻璃橋,我不由得毛骨悚然,期待而害怕著這次“歷險“。終于到我了,領(lǐng)了裝備后,就跟著哥哥走上了玻璃橋。我本來是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動著,但走近橋時,看著山下如螻蟻般的人和橋上來來往往的人時,心里不禁平靜了許多。站在橋上,日光穿透玻璃照射到山腳,我的目光也不禁追隨著日光游走著。望著山下的景物,總有一種隨時會掉下去的感覺。抓著欄桿,一步步顫顫地走到橋的那邊,對于我來說實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再回頭看著玻璃橋時,看見一位工作人員正拿著一根水管向著燦爛的陽光灑水,隨后呈現(xiàn)出一道小小的而又漂亮的彩虹。順著人流走下山,在山腳下仰望掛在空中的玻璃橋,不禁十分佩服剛才的勇氣。

    其實,這次的旅行遠遠不只這些,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事,此刻就不多說了。

    三角山之旅

    八(2)班曹鑫隆

    一次假期,我們驅(qū)車來到了著名的三角山。三角山,因為樣子又像一個巨大的筆架,所以又取名筆架山。三角山距蘄春縣城西北30公里,橫跨蘄春、浠水兩縣,方圓64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30座,主峰海拔1200米,是鄂東地區(qū)名山之一。以其古、奇、特、麗名聞遐爾,山中的筆架飛瀑載入了《中國名勝辭典》。

    歷代的文人墨客也都對三角山情有獨鐘,李白、杜甫、蘇軾、歐陽修、李時珍、吳承恩、陳沆、鄭板橋等歷代名人都到過此山,或吟詩作賦,或摩崖刻字,留下絢麗的人文遺產(chǎn)。明代詩人謝神童曾詩吟三角山,詩是這樣的:”一尖一尖復(fù)一尖,白云深處老龍眠,曉來雨過森如戟,插破東南半壁天!叭巧街燮,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在山腳下,只見三角山巨大的山峰直插云天,整座山都被綠色包裹著,給人一種清幽的感覺。剛到山中,我們看見有七八個纜車來來回回。我們繼續(xù)走著,周圍的樹木也越來越濃密了。山中的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仿佛在說:”歡迎,歡迎!“我們的心情也格外地好。

    打開地圖,馬上就要到達第一個景點——棋盤石。一個個的石棋相疊擺放著,形成了一個樓梯。走過樓梯可以看見上面有一個巨大的棋盤,棋盤上面也有一些棋子,讓人感興趣的是這些棋子不是按照開局的位置擺放的,而是按照下棋過程中擺放的。那下面組成樓梯的棋子,也一定是被”吃“掉的棋子。那么鑿刻棋盤石的人,一定是一個鑿刻技術(shù)高超,而且很懂得下象棋的老師傅。

    下一個景點是一個造型奇怪的石頭,名字也很奇怪,叫做棺材石。一聽到這個名字,我也開始害怕了,速度也減慢了許多。果然,前面出現(xiàn)了一個”棺材“。大約兩三噸重。我原來以為這是個真正的棺材,但看了景物簡介才知道這個”棺材“是天然形成的,如果你沒有仔細觀察它,你可能真的會把它看成棺材呢!

    到了山頂,我們看見了一個大約高三米的巖石,上面還有一個很大的石縫。你可別小看這石縫,它可是著名的”一線天“呢!看到這個石縫那么大,我遲遲不敢邁步,但是看見了其他的人都一個一個地爬上去,我不知哪兒來的勇氣,也慢慢地向上爬。我先是一只手攀住一塊凹進去的石頭,一只腳踩著正面的巖石,慢慢地向上爬,最后爬了上去,在巖石上面,我們的視野更開闊了,一切物體都變得很渺小,而在巖石邊上,有一塊石頭立在峭壁上,已經(jīng)有一半懸在外面,它就是舉世聞名的臥仙石,傳說曾有仙人在這里陪伴著它,仙人早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千百年來只有兩棵古松在這里生長著。當年,蘇軾也躺在這里休息,他認為躺在這塊石頭上賽過當神仙。

    在臥仙石附近,有一株迎客松,它像一位蒼老慈祥的老人迎接客人的到來。它那巨大的松枝,像在對著外面的世界招手,仿佛在招呼外面的人來這兒游玩。

    當然,下山途中的景物也有很多。我們從另一條路下山,在下山的途中,有許多造型各異的小亭,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高,有的低。我最喜歡一個兩層的小亭子,它的體積很小,只有六平方米的占地位置,里面最多能容下五個人,而且,它與其他亭子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樓梯,并且有兩層樓,所有人都玩得很快樂……到了山腳,我又忘記了我是怎樣上去的,而且總認為自己沒有欣賞夠。就像白居易的詩”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我雖然回到家,但是以后還會到用角山來游玩,來好好地欣賞這兒的美景。聽了我的介紹,你們不想來玩嗎?

    【主編評點】今天編發(fā)的是浠水散花中學幾位同學的游記。散花是長江邊上的一座美麗小鎮(zhèn),與黃石隔江相望。

    游記易寫難工。我自己也寫過游記,收在《滿架秋風》里的”新疆雜記“,便是一組游記。但著名作家、博士鞏勇先生坦言,這些游記不及其他文字精彩?梢娢覜]有資格批評別人的游記寫得不好。

    古人的游記里,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一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記》,一是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大部頭像《徐霞客游記》,陸游的《入蜀記》等都沒有認真讀完。小的像蘇軾的《石鐘山記》,姚鼐的《登泰山記》等感覺平平。倒是蘇軾的小品,如《東坡志林》中的《記承天寺夜游》等,最令我欽佩。今人的有一些,隨讀隨忘,反復(fù)想起的沒有幾篇。

    我想寫游記不外乎這么幾項內(nèi)容:記行程,記見聞,記風俗文化,記感想等,F(xiàn)在是一個網(wǎng)絡(luò)時代,網(wǎng)絡(luò)為游記寫作提供了方便,很多人便是依靠網(wǎng)上搜索到的材料寫作游記。但這樣的寫作,豐富倒是豐富,就是缺乏個性。山水是死山水,文化也是死文化,無非是堆砌和羅列,很難看到個人的性靈。這樣的游記是很難真正打動人的。寫游記最忌數(shù)蘿卜下窖,抓不住重點,寫不出個性。這種到此一游式的所謂游記,不寫也罷。

    但這是就成人的寫作而言,對于學習中的孩子,自然不能過于苛求。即以散花中學這四位學生的習作而言,能夠?qū)⑿谐逃浭銮宄,也能夠抓住景區(qū)的特點,或者寫些各自的感受和心情,間或還有些真切的發(fā)現(xiàn)和體驗,已經(jīng)是非常難得的了。孩子們跟著大人一起出游,行前就告知要寫作文,一邊玩,一邊還要默默觀察和記憶,一點游玩的樂趣也要打上許多折扣,特別是很難將自己融入其中。沒有了自我,文章當如何寫?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談到這幾篇游記的不足,我覺得大概是這么幾點。一是重點不夠突出,二是喜歡使用成語,三是自我融入不夠,最重要的是第四,結(jié)尾草率,顯得沒話可說。景物固然很美,游玩固然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離開了還想著下次再來,但這樣是不是太過平淡和普通?各人的感受肯定不同,但如何將這種感受表達出來?用套話不解決問題。想想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結(jié)尾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邦H有弦外之音,余韻悠長。特別是”閑人“二字,大可玩味。但即使如蘇公,也難做到萬無一失,什么叫”何夜無月“?無月之夜也太多了,天陰下雨且不說,月底又豈能有月?當然這樣讀書,也未免太吹求了,聊博一笑而已。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一二区,午夜福利无码免费体验区,免费人妻av无码区,日本不卡免费中文字幕

    <ul id="a0ao3"><meter id="a0ao3"></meter></ul>

    1. <strike id="a0ao3"></strike>